时间:2020-10-10 浏览量:7789 稿源:综合部
国庆节前夕,轨道交通3号线鄞奉段全线开通运营。目前,无论是海曙、江北、鄞州城区,还是镇海、北仑,乃至最年轻的奉化区,市六区都由地铁连成了一张网,在这张网里人们自由穿行,城市的东西南北都与中心城区实现“半小时公共交通圈”。宁波,一座“轨道上的城市”呼啸而至。
从2015年12月先行段开始建设,到开通运营的1700多个日日夜夜,背后凝聚了无数宁波地铁人的心血与汗水。
今天,第二期“保通先锋”系列故事聚焦3号线鄞奉段顺利开通背后那群年轻的宁波地铁运营人。
积极筹备提升运营品质
翁慧杰,金海路区域区域副站长,主要负责方桥站、琎琳站、南渡站、大成东路站、金海路站的站务管理工作。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老地铁”人,以工匠精神提升运营服务,是翁慧杰不懈的追求。为确保新线早日开通运营,今年6月20日起,翁慧杰就带领站务团队入驻车站开始筹备工作。巡视车站、跟进施工进度、排查安全隐患,是他们每日的必修课。持续38℃的高温天,让他们的工装干了又湿,不少人黑了一圈,但即便如此,他们还是毫无怨言地坚守在新线筹备最前线。他还定期对100多名站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岗位培训,从准备条件、安全要点到作业标准,翁慧杰逐一对他们进行指导,确保每个人熟练掌握人工准备进入技能。好几次培训结束已是凌晨两三点。
创新调试验收电客车“零缺憾”
3号线鄞奉段电客车调试团队,由18名来自运营分公司车辆维修中心和车辆管理部年轻技术人员组成。
每一辆电客车从到段到上线运营,都离不开他们不厌其烦的调试、验收等工作。为加快列车调试验收进度,工程师张豪杰优化调试验收组织方案,创新采取转线验收,即在1号线、3号线全线结束运营后,协调乘务、调度、站务等各专业人员夜间保障,从午夜0点至凌晨3点,分批次将列车转线至1号线江南停车场开展预验收,将到段验收时间大大缩短。为抢回因疫情影响损失的时间,胡利江带领团队加班加点精修细检,小到漆面破损,大到车门电机故障,累计发现并闭环问题500余条,让每一辆电客车“零缺憾”上线迎客。
工于精细行天下 关口前移强对接
工务维修保通团队,由运营分公司工务维修中心轨道专业和房建专业相关人员组成,主要负责新线轨道铺设验收、建筑查漏补缺、声屏障维保、建筑垃圾清理等工作。
工务维修工作是建设与运营有序衔接的重要环节。2019年8月起,保通团队在施工早期就提前介入,由点到面严格把控施工工艺及施工质量,将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提前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面对临时性突击任务时,他们敢于担当,镇守现场指挥作业,及时发现存在问题,保证轨道设备质量安全,为列车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轨行区的每寸路、每段轨道、每片声屏障的推进,除了建设者的日夜奋战,也有他们的汗水。
青年显担当 新线践初心
青工参建突击队,由8名来自运营分公司通号三车间90后技术骨干组成,主要负责3号线鄞奉段全线通信信号调试工作。
2019年6月开始,这个年轻的团队开始进场“参战”。从朝阳站到奉化停车场6个站近20公里的区间,团队成员史济栋和同事们要对20组道岔及区间78个计轴磁头进行逐一仔细排查,确保设备万无一失。通信信号系统联调,是考验队员们的又一道难题。“每个站就有100余个摄像头,仅这一项调试工作就需要1个月之久。”成员王志刚说,开通前准备工作是繁琐的,但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安全运营。截至目前,团队已调试完成通号12个科目各类设备千余项,记录设备数据近万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