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一线②丨常驻生产基地,首次实施地铁车辆自主监造

时间:2021-09-02 浏览量:6412 稿源:综合部(党委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

开栏语:基层一线是国企员工成长的“磨砺石”,服务一线、服务群众,需要能力,更需要态度。

今起,我们开辟了“我在基层一线”栏目,把镜头对准一线员工,挖掘他们恪尽职守、勤勤恳恳坚守一线生动故事,展现他们敢为人先、顽强拼搏的国企员工风采。

 

本期我们走进5号线一期车辆生产基地,一起了解一线人员在全省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车辆监造过程中的故事。

在5号线一期车辆生产调试的过程中,为把控车辆制造进度和质量,提升检修人员专业技术水平,降低建设成本,早在2020年12月8月,运营分公司就抽调车辆专业技术人员组建5号线车辆监造小组,首次实施车辆自主监造工作。

克服疫情影响

常驻生产基地

监造团队组长是运营分公司车辆管理部副部长裘文超,副组长分别是车辆维修中心检修三车间副主任范浩彪和车辆管理部徐天铭。平时,由徐天铭、林若媛、王超、曹轩、陈嘉晖、朱立峰等6名常驻基地骨干人员和4名轮换人员负责5号线一期车辆监造工作。

作为全省首条全自动运行线路,5号线车辆系统制造工序与工艺难度大大增加,新增了大量新系统新设备,这加大监造的工作量和难度。同时株洲、南京、扬州等地疫情形势变化对列车制造及试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据徐天铭介绍,监造团队“开展驻厂监造工作200多天以来,周末加班、夜间调试都是常事,很多外地的同志好几个月住宿舍家都没回。”截至目前,团队已完成22列车的监造及出厂验收。

科学高效

完成数百个项点模拟测试

监造团队创新调试思路,按照24小时作业的方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想尽一切可能想到的办法。通过300个测试项点全方位测试全自动车辆系统的基本功能、故障诊断、后备保护及故障自愈功能。

今年4月中旬,在车辆段外场测试线不满足动车条件下,监造团队联合厂商对首列车开展驾驶模式转换、远程升降弓等300项模拟测试。监造团队成员林若媛说:“接到任务后,我们小组成员夜以继日、在2个月内完成首列车300项个项点测试。”基本上都是晚上开展现场测试,第二天白天组织开会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并修改软件。

精益求精

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期间,监造团队发现、解决问题50余项,为全自动列车安全运行“保驾护航”。“过程中我们形成所有的成果性规范和纲要都是我们运营管理的宝贵财富,为车辆运维提供了大量基础性数据和指导性规范,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懂设计制造的车辆维修人才,大量节省了建设成本,提高了运营效率。”监造团队组长裘文超介绍说。

返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