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公安,感谢有你!

时间:2022-01-10 浏览量:8704 稿源:综合部(党委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

“您好,请戴好口罩”“我来帮您拎行李”……细心的市民发现:2021年以来,我们乘坐地铁时,遇到轨道公安警务人员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车厢里、站台上、安检口,都会出现他们执勤的身影。

这是宁波轨道公安一年来“勤务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他们已实现“驻站”与“巡站”全线融合;他们通过与属地公安机关的联勤联动,实现“地下”与“地上”全面融通;他们加强对重点站、重点区域、重点时段的巡控,见警率、管事率大大提升……

见警率越来越高 市民安全感更足

2021年以来,在地铁车厢里,乘客们与民警、辅警的见面率越来越高——劝导不文明行为、提醒乘客规范戴口罩、警示安全等……“突出‘显性用警’是轨道公安推动勤务机制改革的一项硬核措施,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震慑违法犯罪,维护轨道区域社会治安稳定。”轨道交通治安分局主要领导介绍。

在包括鼓楼站、东鼓道等重点站点、区域,轨道公安巡特警大队都会执行重装巡逻,给市民以安全感,给不法分子以震慑;在火车站、海晏北路等站点,他们开展文明岗执勤;在其他区域,大家也能经常碰到正在巡逻的轨道公安警务人员。

轨道公安巡特警大队大队长陈增达说,这是“显性用警”的一个体现,“巡特警之前只有40名警力,如今有250多名,这支队伍的壮大就是为了提高见警率、管事率。”

巡逻的意义,除了威慑不法行为外,更多的是服务群众。2021年12月2日,在轨道交通1号线东门口站,两名老人在乘坐自动扶梯上行时双双摔倒,身体多处受伤。正在不远处巡逻的陈增达等人飞奔上前,紧急制动,将两名老人扶出了扶梯,避免了二次伤害事故的发生……

疫情防控、反诈宣传 轨道公安“在路上”

疫情防控、为民服务、打击犯罪……过去的一年,轨道公安的“亮点”不少。作为进出宁波的城市门户,三大交通枢纽在第一线承担了大量防控的工作和压力。“机场、火车站、客运中心等三个站是我们疫情防控压力最大的地方,也是我们疫情防控投入警力最多的地方。”栎社站派出所教导员甘露介绍说。

作为全省首个地下反诈主题商业街,东鼓道的反诈联盟成立半年来,未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件。“约150户商家加入,包括轨道站务员、安检员、保洁员、高频乘客等。”鼓楼站派出所所长董丹表示,反诈需要广大群众一同参与,希望大家都能成为反诈宣传者,守护好大家的“钱袋子”。

“每天平均有6万多客流量穿行在这条长760米的商业长廊里。”在董丹看来,疫情防控不能有片刻放松。为了提高涉疫警情能力,该所多次联合运营公司开展“红黄码”处置演练,同时,联合各单位开展了包括最小作战单元、跨站拦截在内的各种应急演练,2021年前11个月就达145次。

据了解,轨道公安已建立起站区反诈宣防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网、线、段、站一体化宣防格局,落实了“信息支撑+指令畅通”的全流程双劝阻止损模式,组建公安与轨道公司双架构的“最小劝阻单元”。

为民服务“加速度” 日均好人好事50余件

2021年6月,在轨道交通2号线宁波火车站站,一名年近八旬的老人在地铁站内四处寻路未果,老人的身影引起了正在执勤的辅警董全林的注意。他一路小跑过去,搀扶着老人走出地铁站并一路将其护送上公交车。这暖心的一幕,正好被一位来自北京的乘客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在栎社站派出所,类似的好人好事每天都在上演。“我们所辖区包括栎社国际机场、客运中心、火车站三大交通枢纽,客流量极大。”该所教导员甘露介绍,老人迷路、小孩走丢、财物遗失等各种社会求助特别多,考验着广大民警、辅警的“服务水平”。

“宁波是座爱心城市,我们要勤于擦拭这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就要做好爱心的搬运工,善意的传播者。”甘露表示,许多民警已不再满足于等着乘客来求助,而是主动提供帮助,“比如我所‘雷锋式民警’何佳,只要看到有需要帮助的乘客,就会主动上前,这就是‘眼中有事,手里有活’。”

新的一年,为了适应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和全自动运行的新形势,轨道公安未雨绸缪,在大数据中心建设、警情处置、执法执勤、队伍建设等方面多点发力,努力实现轨道公安工作的全面转型升级,为广大市民出行营造更加温馨的安全保障。

返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