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逐梦今朝圆

时间:2014-05-30 浏览量:4642 稿源:宁波日报

  这是一场梦想的接力,继“大港梦”、“大桥梦”之后,今天,又一个梦——“地铁梦”,在东海之滨尽情绽放,圆成一个壮美的现实。
2014年5月30日10时,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通试运营。十年谋划,五年建设。来了,来了,地铁终于来了!
  承载着1000万甬城百姓的祈盼,作为全省第2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宁波张开双臂拥抱地铁时代。
  梦圆了,多少人欣喜无比又感慨万千。
  是的,谁能忘记1800个砥砺奋进的日夜里,宁波软土施工好比在“豆腐”上做文章,盾构机穿江就像在“刀尖上跳舞”?谁能忘记为减少扰民、中山路始终未封闭一天通行?谁能忘记“春节送汤圆、端午包粽子、夏天送清凉、中秋送月饼”,这份建设者与沿线居民结下的鱼水情深?
  梦圆了,一条“巨龙”沿城市主轴穿越而过。新的商圈、新的格局、新的交通模式......地铁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城市生出“跨三江、连三片、沿三轴”的大开放气魄。


   坚守与等待,一座城市的梦想 


   十年磨一剑,宁波的“地铁梦”远不止十年。
  “没有地铁的城市是不完整的。”1995年,规划部门就启动了轨道交通线网的初步方案,但是以一种课题形式呈现。那是宁波人最初的梦想。
  2002年,宁波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轨道交通第一次被正式提出并列入其配套工程。
  根据当时国家规定,一个城市修建地铁,先要做出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审批后面几轮建设规划。
  次年,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跃上图纸。按照当时宁波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水平,规划方案以“跨三江、连三片、沿三轴”构成了“三主三辅”6条线,总长247.5公里。
  线网规划的出台只是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期间不断有疑问涌现:宁波这么小,有没有必要建设轨道交通?规划的6条线究竟要先启动哪条?
在对必要性充分研究分析基础上,宁波最终选定了1号线和2号线为先行启动线路,符合“双心三片”的城市发展模式:1号线正好布置于三江口  至东部新城东西轴线上,2号线南北向则解决了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的问题。
  2006年11月29日,市人大会议正式通过《关于建设轨道交通的决议》。同一天,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悄然成立。宁波地铁从此有了谋篇布局的主体。
  接下来的两年,宁波马不停蹄地在线路可行性研究上继续深入。
  对地铁建设者来说,那是一段珍贵的“磨砺期”。经过后来无数次的不断优化,才有了今天1号线的“模样”。
  那两年,宁波更解决了今后地铁建设的一大“拦路虎”——资金问题。
  当时根据国家要求,建设轨道交通的资本金要达到总投资的40%以上。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对此宁波创新性地提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市区统筹共担轨道交通建设资金”。
  2006年12月,市政府与全市16个财政主体共同签订了筹资责任书,第一轮轨道交通项目建设资本金有了落实。
   2008年8月12日,宁波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得国家批准。“经过数年的充分准备,宁波成为全国第二批首个建设规划获批的城市。”  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副总指挥、市发改委副主任董维克回忆道。同年12月8日,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
  2009年6月26日,伴随着隆隆的礼炮声,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宁波驶入地铁建设元年。
  一座城市的坚持与等待,带领宁波地铁从“纸上谈兵”迈入了实战阶段。

 

砥砺奋进,1800个日夜绘出一条“龙”


  2009年下半年,1号线一期站点建设全面启动。一个个深挖基坑就是未来的地铁车站、一条条打通的盾构区间就是列车行驶的隧道。
  地铁建设无先例可循。5年来,伴随工程的快速推进,一连串建设难题有了“宁波解法”。
  “一根钢筋打下去,像扎在嫩豆腐上。”宁波软土土质,是最大难题,许多困难由此而生。
  首先带来的是基坑施工的困难。如何避免基坑坑底在开挖过程中造成周围地面沉降变形?宁波以小时计算,控制基坑“无支撑暴露时间”。  通过快速施工,将基坑变形范围控制在毫米之间。 
  5年来,1号线一期工程地下段建设挖出的土达350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多“水立方”,期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
  盾构施工更像是“刀尖上的舞蹈”。1号线盾构施工要从地下穿越鼓楼、范宅等文物,还要穿越十多条江河、11座桥梁。
  如何确保对周边土体的扰动减少到最小?宁波14个地下隧道区间全部采用通用环管片,错缝铺装,环环间设凹凸缝,并同步注浆。最终在宁波软土环境中第一次实现了大规模安全穿越。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在国内地铁中建成同类桥梁最大跨度提篮式钢箱拱桥,打通高架段“最后一公里”;引进高铁建设中成熟的精密测量技术,让乘坐更舒适;  20个地下站全部采用双电源、双保险供电,确保正常运营......
  伴随一个个难题的攻克,宁波地铁安全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重要难点、节点。
  2011年12月6日,地下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完工;2012年6月21日隧道贯通;2012年12月26日机电安装全面开始;2013年7月22日实现“电通”;2014年1月19日实现“车通”;2014年4月26-29日,通过专家评审具备开通试运营基本条件。
  2014年5月21日,初夏温煦的晨风拂过甬城的大街小巷。带着新鲜、好奇,还有一份激动,宁波市民涌向1号线进站口试乘。
  如“巨龙”般,1号线一期工程从美丽的梦想中疾驰而来,带领人们去触摸城市的“脉动”。
  这是1800个日夜,成千上万轨道建设者栉风沐雨,砥砺奋进的结晶。
 

 

和谐共建,一条“线”牵动万众心


  地铁工程涵盖30多个技术专业,涉及20多个职能部门。
  上下合心,其利断金。开工以来,它所面临的施工组织、房屋拆迁、管线迁移、交通导改等诸多“老大难”被一一破解。
  5年间,拆迁35万平方米、1000多户,宁波建立“以区为主、属地管理、市区联动”拆迁模式,刷新了“宁波速度”:90天,鼓楼站、大卿桥站100%搬迁;80天,江夏桥东站、舟孟北路站拆完交地。
  5年间,406次大型管钱导改,涉及电力、通信、给排水、燃气等25家权属单位;
  5年间,中山路始终未封闭施工一天,102次交通疏解。海曙、江东、鄞州三区交警部门数千人奋战一线,最大限度排堵保畅......
  如果说1号线的建设是一部心虔志诚、铸梦为真的史诗,那么撑起这部史诗的就是“一座桥”,它的名字叫“和谐共建”。
  地铁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大。如何减少信访、投诉、抱怨,保障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宁波提出“和谐共建”模式,即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难题共解,最后达到和谐共建。
  2009年10月23日,轨道交通和谐共建动员大会上,8家施工单位及其驻地项目部分别与17个街道、39个社区签订了共建责任书。
一个互相理解和支撑的平台从此搭建起来。
  2010年5月22日晚,天降大雨。舟孟北路站工地内不少泥浆随地面积水流进潜龙二村,造成小区道路泥浆漫布,不少居民拨打投诉电话。很快,施工单位赶来,快速将小区道路清洗干净,一场“冲突”就这样化解。
  这5年,建设单位千方百计为百姓解“难”:噪音大了,调整工序;扬尘多了,工地安装洗车槽;交通拥堵了,建设者充当交通协管员、马路清障员......
  沿线街道社区也不甘落后。海曙中山社区为部分建设人员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牵线搭桥;樱花社区组建专门医务人员定期走进工地服务......
  传统佳节一份份温情,一场场电影晚会,一次次篮球赛、联谊会,彼此的距离在拉近,理解和支持在加深。
  5年来,和谐共建的队伍越来越大,沿线商圈也加入其中。
   因施工需要,鼓楼站和东门口站区间要做3次交通导改。沿线商户大力支持,本在拆迁红线外的台阶和旗杆“让”出了空间,加宽了交通疏导路面。“这样原本3次导改只要1次就够了,施工工期节约了半年。”1号线鼓楼站项目部书记潘树林十分感慨。
  “宁波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这番话道出了宁波地铁建设者的共同心声。目前1、2号线32个施工单位与沿线30个街道(镇)、101个社区(村)结为了“亲家”。
  “和谐”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它们架起了一座“同心桥”,推动着地铁稳步前行!

 

站在地铁时代的入口,我们期待


  1号线来啦!
  站在地铁时代的入口回望:从启动筹建到规划获批,从开工建设到三线并进,轨道交通倾注了太多人的心血和牵挂。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实地检查,身体力行试乘地铁并给予指导意见,市长卢子跃多次听取建设及安全生产情况汇报;市人大、市政协多次组织考察调研,为地铁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沿线政府、街道、社区,“急地铁所急”、“想地铁所想”,开辟绿色通道,帮助开展群众工作,完善周边道路建设和环境整治;沿线百姓、商户积极配合,深明大义,“忍一时之痛,为长远便利”......
  正是全市人们的共同参与、同舟共济,最终使“地铁梦”成为现实。
  站在地铁时代的入口远望:我们有太多的憧憬和期待。
  我们期待着,1号线的开通,不仅仅成为缓解宁波城市交通拥堵的“利器”,更能加快构筑城市“公交都市化”。由于正点率高,发车间隔时间短,市民出行将更快捷、通畅,出行质量更高。
  我们期待着,贯穿城市“一核双心”的1号线,将不仅仅提升城市国际化程度,更能为城市格局带来一次新的变革。让宁波的发展跳出三江口,加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功能,加快市六区融合,引发“同区效应”。
  我们期待着,1号线能催生更多的新商圈。地铁通车助推了城西片区的发展,使得高桥和集仕港成为融入宁波都市的“桥头堡”。1、2号线途径的区域,二三级商圈将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我们期待着,地铁所到之处都能“点石成金”,能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制造业、餐饮等行业发展。保守估计,每投资1亿元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带动GDP至少增加2亿元,并在沿线打造出一条“黄金走廊”。
  今天,1号线一期工程的正式通车,为宁波地铁开启了新的篇章。2016年,宁波将形成“十”字形轨道交通骨架。待2020年,宁波将以三江片为核心,基本建成5条运营线路,总长173公里,一张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网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宁波地铁,我们期待着,更瑰丽的远景。       

返回

分享: